楊少杰 組織形態管理
如果說傳統企業最大的優勢是什么,應該是“穩定”,穩定意味著抗壓能力、承受能力較強,這主要來自于金字塔形組織的底層群體數量龐大,風險傳遞到底層后通過分散,可以消化,但不見得能吸收,因此會有“內傷”,全看傳統企業能否“扛得住”。
經此一役,尚不知多少企業還能東山再起,至少多數危如累卵,2019年初寫下的十條建議,供企業參考。
無論企業是否愿意,矩陣型結構將成為不二選擇,西方企業早就已經是矩陣型結構,IBM、GE、HP、寶潔無一不是,再看中國企業,采取矩陣型結構的少之又少,甚至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披著矩陣型結構馬甲的職能型結構。繼續采用職能型組織結構只會讓企業運行效率越來越低,組織越來越僵化,最后被頻繁變化的市場搞得焦頭爛額。
集成業務管理(IBM)是通過流程再造,把核心業務流程上的不同單元集成在一起,形成以產品類型或客戶類型劃分的業務單元,對這些業務單元實施項目管理,解決傳統企業內部的“分工”與“協作”帶來的各自為政、協同不暢問題。集成業務管理既能提高組織靈活性,提升市場反應速度,也便于業務單元進行創新,業績亮眼的互聯網公司正是憑借全流程業務管理,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傳統企業也將迫于市場的不確定性,需要盡快采取同樣的變革。
“三支柱模型”并非僅僅使用在人力資源領域,而是適用所有專業職能領域,雖然無法完全改變,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職能部門與業務單元“兩張皮”的現象,促進企業所有價值單元協同發展,尤里奇的研究樣本是變革中的企業,這也是變革企業管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企業中效果有限,很多中國企業并沒有理解真正的含義,或解讀有誤,把“三支柱模型”運用的不倫不類。
職位管理雖然讓中國企業走上了高速發展通道,但其歷史使命已經結束。職位管理系統導致企業穩重有余,靈活不足,尤其是禁錮了員工的創造力,所謂的“三定”更是讓企業難以適應市場變化,職位越清晰,組織越僵化,因此必須盡快弱化職位管理的效果,通過構建角色管理基礎,打破部門墻、職位墻、職級墻,誰能率先釋放員工創造力,誰就能盡快提高企業競爭力。
如果還寄望于在精英群體(管理權威和專業權威)的帶領下,企業走出困境,那么現在就可以等死了。不是精英群體能力問題,而是這一次企業發展已經不是精英的使命,而是骨干人才的使命,骨干人才是企業內部數量相對較多、能夠獨當一面、承擔獨立任務的團隊隊長,上個時代是精英之戰,這個時代就是隊長之戰,誰能培養出骨干人才隊伍,誰就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但必須認知,骨干人才的培養與管理相對較難,尤其是責、權、利的配置將是重點,因為他們的需求動機更加多元化。
集權越明顯,部門越封閉,企業越缺乏創造力。要想及時響應市場頻繁變化,必須盡快打破部門邊界,讓團隊成為企業的最小價值單元,“平臺+團隊”,而不是“平臺+個人”,團隊活力決定組織活力,團隊建設將成為企業管理活動重要內容,團隊建設的首要目標不是追求高績效,而是活躍、有創造力,當組織逐漸走向僵化時,只有團隊才能打破這一潭死水,即便是瞎折騰也有其功效,就是為了防止企業徹底喪失變革能力。
合伙人不是高管,更不是大項目經理,合伙人機制的核心思想,不僅僅是共創、共享、共擔,更不是股權激勵,而是在企業塑造一種機制,讓員工有機會、有路徑的盡快取得成功,實現自我價值,通過這項制度讓員工與公司從單純的雇傭關系轉變為伙伴關系,合伙人機制要實現企業內部百花齊放,而不是一枝獨秀。在產權機制、市場機制尚不完善的中國,合伙人制度能夠起到很好的緩沖與銜接作用,這恰恰是轉型階段最缺乏的
長期以來“母子管理”思維導致集團管控作繭自縛,造成了集團企業整體效率低下,“母子管理”只適合于操作管控型,除此無他,而操作管控型顯然已嚴重偏離市場競爭的要求。很多企業天真的認為總部集權,業務單元放權,就能解決當前的問題,最終只能被現實打得現出原形。集團企業轉型內部必須用“伙伴關系”取代“母子關系”,徹底改變幼稚的集團管控思維。
傳統文化要么是老板文化、要么是精英文化,總之都是少數人的文化理念,雖然對中國企業起到過很大作用,但是接下來必須用“契約文化”取代傳統文化,因為只有契約文化才是多數人的文化,這是一種以平等、誠信、尊重為基礎的文化理念,更是一個企業創造力的源泉,傳統文化強調“同一”性,而且契約文化強調“統一”性,實現求同存異,兼容并蓄,各取所長,與新商業時代的人性特征相匹配。沒有契約文化的組織,在新商業時代必然是一盤散沙。
中國企業變革需要管理科學而不是管理技術,沒有管理科學,對西方管理技術(工具)的解讀都成問題。中國企業之所以處于如此尷尬的境地皆因對管理科學的誤解,以德魯克為代表的經驗主義流派將徹底在新商業時代終結,原因很簡單,組織管理復雜到一定程度,經驗必然靠邊站。組織管理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管理邏輯上。只有系統的理解組織變革才能順利實現企業轉型,絕無可能靠翻譯幾個西方概念、找到幾個支離破碎的模板、憑感悟攢出幾個新名詞就能渡過這一關。
如今市場將以其獨有的方式對中國企業進行大清洗,誰能能活下來,雖然沒有定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極少數,沒有誰能笑著離場,以上十項變革都是面向未來,無論愿不愿意,都需要理性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