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下旬以來,全國接連發生4起化工企業檢維修事故。這些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化工企業對檢維修作業環節的安全生產重視不夠、檢維修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作業規范執行不嚴格、對外來檢維修施工隊伍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三起案例
◆8月26日
青海省海西州青海慶華煤化有限責任公司焦油加工車餾工段在進行焦油中間槽護欄補焊作業過程中發生閃爆,造成2人死亡、1人受輕傷。
◆8月31日
安徽省巢湖市皖維集團醇解車間在對醇解機檢查過程中發生閃燃事故,造成1人死亡、2 人受傷。
◆9月8日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宏源焦化有限公司一車間煙氣脫硫風機突發停機,啟動風機后在現場查看過程中煙道爆裂,造成2人死亡。
第四起案例
1死1重傷,
江西通報一起油罐區爆燃事故
現場安全管理混亂,
外包施工單位未進行技術交底
近日,江西省安委辦發布事故通報稱,8月20日,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江區景禹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禹公司)進行油罐區防腐作業時發生一起爆燃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重傷。該起事故發生在江西省各地認真落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全國危化品儲存安全專項檢查期間,教訓極為深刻。
通報指出,經對事故原因初步分析,主要暴露出以下問題:一是景禹公司對外包施工單位未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未進行技術交底;二是現場安全管理混亂,特殊作業未進行風險分析,未辦理許可票證,違規動火作業,現場無監護人員。
通報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各地迅速行動起來,采取有力措施,堅決扭轉全省危化品事故多發的被動局面。
強化企業現場安全管理。企業特殊作業要嚴格執行安全規范,辦理審批手續。動火作業前制定動火作業方案,強化動火風險分析、依規檢測檢驗、清理作業現場、檢查應急裝備和救援器材,確保動火作業安全管理方案及措施落實到位。
全面加強承包商安全管理。化工企業要建立健全承包商管理制度,嚴格審查承包單位及相關人員的資質;在承包商進入作業現場前,企業應進行安全教育,向承包商進行作業現場安全交底,并對承包商的安全作業規程、施工方案及安全控制措施、應急預案進行審查,經審查同意后承包商方可施工;施工作業過程中,要對外包工程的安全生產實施管理和監督,督促承包單位及時消除并解決事故隱患和安全問題,安全生產責任不能一包了之。
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危化品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職責,開展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明確風險點、風險等級、風險類型,實施風險公示,落實分級管控措施;經常性開展隱患排查和反“三違”行動,建立全員參與、全崗位覆蓋、全過程銜接的閉環管理隱患排查治理機制。
深入開展危化品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各地要全面排查安全風險隱患,對安全條件差、沒有保障的企業該關的關,該停的停。各地應急管理部門要組織開展各類明查暗訪,加大舉報獎勵力度,對整改措施不落實、重大問題懸而不決、重大隱患拖延不改的要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許可證照;對非法違法生產企業,要堅決提請當地政府予以關閉。
微訪談
管控風險要讓“一崗雙責”落地見效
■本報記者 田碩
自8月20日至9月8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全國接連發生4起化工企業檢維修事故,為什么同類事故在短時間內如此集中?有哪些外部因素和深層次原因?化工企業應如何管控好此類風險?記者為此采訪了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高級工程師齊玉純,請他分析事故多發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風險管控建議。
莫忽視檢維修作業的
環境風險
要想管控到位,必須認識到位。檢維修作業通常包括哪些風險?應如何有效辨識呢?
在齊玉純看來,檢維修作業屬于設備管理的范疇,其主要風險包括兩大類,一個是物的風險,另一個是環境風險。從物的角度來說,重點是易燃易爆、易腐蝕,以及會造成中毒窒息的各種危險物質,而環境風險則涉及作業環節可能存在的介質溫度、壓力等危害因素。
“風險辨識既要針對作業本身,又要考慮來自作業場所工作環境的因素。”齊玉純提醒道,比如,防腐作業環節,作業中用到的稀料,其最大特點是易揮發氣化,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擴散到數米乃至數十米以外,一旦遇到明火就會引燃。此時,既要考慮到防腐作業本身,打磨容易產生火花,又要考慮環境中是否存在可燃物料,兩方面風險都要辨識到。
為了加深對風險辨識的理解,齊玉純又舉了一個例子。2013年11月22日,青島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當時為處理泄漏的管道,現場決定打開暗渠蓋板。現場采用液壓破碎錘進行打孔破碎作業,在作業期間發生爆炸。對于這項作業,打孔破碎作業本身的風險是容易想到的,但與暗渠打通時,暗渠內有易燃氣體這個環境風險也必須考慮到。
未落實“ 誰主管誰負責”
是深層次原因
做好檢維修作業風險管控是遏制事故的關鍵。為何有的企業制度健全、人員配備到位,卻依然管控不好風險?在齊玉純看來,未真正落實“一崗雙責”,做到“誰主管誰負責”是造成這一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誰主管誰負責’通俗點說就是‘你管這個事,就要對這事的安全負責’。各地提出‘一崗雙責’已有多年,但從走訪企業的情況來看,實際執行情況并不理想。”齊玉純說,化工企業檢維修作業多涉及承包商,個別企業卻指定安全管理部門來負責承包商管理,實屬不妥。因為檢維修承包商作業管理是一個完整體系,包括質量、安全、進度、費用、文明施工等,安全是其中一項,顯然,由設備部門統籌管理最為合理,也充分體現了“一崗雙責”的要求。
除了“一崗雙責”未落地,“雙控機制”建設浮于表面也是一個問題。齊玉純告訴記者,他曾在一家“雙控機制”建設示范企業檢查時發現,該企業檢維修(機泵拆開)作業票沒有體現工藝危害分析,他問設備管理人員,在建設“雙控機制”時有沒有做過機泵檢修工藝危害分析,這名管理人員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但被問到做工藝危害分析為了什么時,此人卻回答不上來。在齊玉純看來,這是企業落實“雙控機制”出現“兩張皮”的一個縮影。
齊玉純認為,要想有效控制檢維修環節風險,就要真正落實“一崗雙責”,做到“管工作必須管安全,管安全就是管風險,管風險需要靠技術、提升能力”。此外,還要持續增強設備管理人員、維修(承包商)人員的安全素質,把“雙控機制”建設工作做實做細,切不可搞形式主義,一切為了應付檢查。
疫情原因造成安全風險疊加,
易引發檢維修事故
“今年的情況更為特殊,因疫情原因,大多數企業在年初處于停產、低負荷、虧損的狀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企業陸續復工復產。”齊玉純說,“尤其在6月之后,化工行業生產形勢明顯好轉,很多企業開始盈利。也就是說,目前很多化工企業的生產負荷已經提了上來,生產過程中的一些設備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常情況下,企業可以利用停產時機對設備進行檢修,消除設備隱患,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的維修承包商沒有到位,導致多數企業沒有利用這個時機進行設備維修。此時,如果過于追求產量、利潤,而忽略了設備檢維修作業風險,造成風險疊加,很容易發生事故。
“化工企業檢維修環節包括多種非常規作業,各類危險因素交織,因此屬于事故高發環節。加上很多企業在進行檢維修作業時,沒有按照規范對所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辨識,因此也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遏制檢維修環節的事故,應該是我們化工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環。”齊玉純說。
為此,他建議企業要重視設備檢修計劃,按照計劃停車檢修,檢查、處置設備隱患;在檢維修工作的風險管控方面,由企業檢維修項目負責人組織作業人員、維修人員、安全管理人員,針對檢修項目內容,重點辨識作業環節最為突出的危害因素,并采取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