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每個企業都有需求、要求和業務,所有這些都來自于管理層的管理行為。這些行為就確定了企業的成功與否,成為區別、判定是否有用的基點。
質量是理念,是哲學而不僅僅是方法。如果要理解質量,我們必須運用那些“基本”的并且不變的概念。
在討論這些概念之前,讓我展示一個我稱之為“有用和可信賴的組織”的基礎。這一基礎涉及到我們的常識,即如何使質量成為我們運作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
不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想要對他人有用,他們必須了解自己的目的以及如何確保實現這些目的。每個這樣的公司或個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目的,即為“需要”提供解決方法。這里的“需要”就是我們為別人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基礎。我們必須要考慮讓員工、顧客、供應商以及我們自己受益。
例如,當我們看到人們出門在外,有一個居住之處的“需要”,我們就會設計一個解決方法,或者建造一個旅館。旅館就需要有顧客,以及供應商、員工和我們自己。
要有這么一家旅館,就要滿足許許多多的要求:除了明顯的房間擺設之外,還必須有登記、停車、通訊、財務、食品、娛樂,以及其他管理層確定的那些為“需要”提供解決方法而且至關重要的要求。為此,首先是要有業務,然后要有人整理床鋪、準備食物、結算帳單, 以及從事經營所需的數以萬計的其它行動。
每個企業都有需求、要求和業務,所有這些都來自于管理層的管理行為。這些行為就確定了企業的成功與否,成為區別、判定是否有用的基點。
很多公司難以成功,我感到浪費并且不能充分利用其資源是唯一的原因。他們未能花時間去深刻理解成功所需要的概念。經理們采用那些沒有良好根基的、或只是觀念上時髦的計劃 ,而未作深入研究以求徹底的理解。對質量管理的運用就是這類例子之一,一些企業在過去的20年中進行過無數次的活動,但效果甚微。
不需深入的研究就能感受到,在企業界一直做對事情的公司真是非常的少。只要隨便地閱讀一份工商報紙就能發現,存在問題的公司是因為它們似乎不能使他的顧客成功,有的甚至連使他們滿意也做不到。
履行服務承諾以改正由于提供服務出現缺陷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計劃允許的產品返工,這些均被認為是從事經營活動正常成本的一個部分,例如,在汽車業,生產后不斷發生的最大費用就是保修成本。
存在這種本應在公司內解決、卻并未得到解決的缺陷狀況,與那些確保質量的主管們的頭腦中缺乏對質量的理解有關。他們的認識不切合實際,使得這種狀況在很長時間內存在著。這種狀況得不到解決,也就影響了公司的成功。
上面所述,可以歸納如下:
-成功的公司,是一個向員工、客戶和供應商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法為準繩的公司 ;
-為使這些解決方法起作用,管理層必須能清楚地把它們的組成部分的要求確定出來;
-為滿足要求,管理層必須界定應由員工、供應商和顧客各自所應該做的事情;
-質量管理是一種理念和哲學上的訓練和紀律,它能把所有這些帶入一種人們能欣賞和運用的舒暢文化。
質量管理專業人員的角色是提供能源和教育以確保這些能成為現實。公司的成功取決于他們這樣去做。而他們個人的成功則取決于打破那無形的籠子,使自己置身于 “誠信”的現實世界的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