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開弓沒有回頭箭。
如何打破“一進二送三垮臺四重來”的局面?
這當中,有一些背后的邏輯。
首先是人的提升,人如果認可一項工作,從中獲得樂趣進步,他就是高效的維護者。機制化,完全杜絕“腦子一熱,想一出是一出”的散亂做法,舉個例子,不少企業崇尚懲罰,全憑老板一張嘴,“嚴肅處理,罰款200”,“罰款50”,為什么不能定出一個關于“獎懲”的明細?這就是機制化。
1、人的提升。自始至終將人的提升作為工作重點。
2、機制化。如劃線基準、區域責任表、稽核、獎懲規則、6S手冊等。
3、活動長期化。某項活動長期化堅持,如每周五個改善點,堅持久了,就是習慣。
4、選拔任用認真負責的6S協調員。協調員工作一松懈,相關區域的6S離垮臺也不遠了。
5、成果固化。即將取得的成果,照片拍出來,做成標準化文檔,張貼于區域,既是對成果的肯定,也是應保持的基準。
6、做好工作規劃。每年年底對第二年的6S工作要有所規劃,保持大家的信心與凝聚力。
7、外界的肯定。當6S做到一定成果,得到外界的肯定,對內部員工的心靈是極大的撫慰。
8、持續改善。6S取得成果后,不要停。可繼續相關改善如品質系統改良,使企業一直處于濃濃的改善氛圍中。
補充一點,老板對6S一點不了解是吃虧的。一次輔導企業過程中,老板對我說:“張老師,6S是不是說了就寫了來,寫下來就要做出來嗎?”我哭笑不得,這位哥哥將6S錯當成了ISO9000質量標準,而且還是老版的。
人賣雞蛋的,都搞起了6S管理,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做好6S管理,對得起天天吃的雞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