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免费不卡二区在线,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自拍偷拍第1页,在线观看亚洲一区

抱怨老板不重視安全,老板為啥不重視?

不管是網上的帖子,還是微信群,又或是線下交流時,總會時不時聽到同行們有抱怨自己公司的領導不重視安全(主要指的是一把手)。話說重不重視直接決定了一個公司的安全水平與績效,這一真理大家都懂。大家也都希望自己的老板特別重視安全,這樣開展工作的阻力也會小很多??墒牵蠹叶枷胍?,這樣的好老板哪里可以批發?

說不重視那是現象、是結果,其實也是表象。不知道有多少同行真正地、認真地考慮過“你的老板為啥不重視安全”這個問題。

先說個扎心的事實,安全管理的發展就是建立在無數慘烈的事故的基礎上的。公司層面是這樣,政府層面也是這樣,從幾個角度舉些例子供大家思考:

1、提到安全行業的標桿,必提到杜邦公司,為啥?杜邦當年最早是做火藥發家的,典型的高危行業,出了好多起重大事故,包括杜邦家族自己的人也難逃厄運。后來痛定思痛,在歷任領導費盡心思的努力下推出了一系列嚴格有效的措施,此后逐漸形成了行業皆知的“杜邦十大安全理念”以及其卓越的安全績效。

要是杜邦當年做的是杜邦公司現在的業務,打死我也不信能成為行業標桿。順便感慨一句,現在的杜邦已經不是當年的杜邦了,杜邦可持續解決方案(DuPont Sustainable Solutions, DSS)業務也分拆了出來。剛查了下,杜邦可持續解決方案(DSS)的法律注冊實體為德實盛(上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有金拱門那味兒了昂!

2、從事故數據和政府管控的角度,幫大家可以捋一下過去十幾年發生了什么。

事故數據:

o 我國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從歷史最高峰2002年的約14萬人,降至2020年的2.71萬人,下降80.6%;

o 重特大事故起數從最多時的2001年,一年發生140起下降到2020年的16起,去年16起是歷史最好水平,下降88.6%。

以上數據來自應急管理部官網。

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幾年內事故死亡人數和重特大事故起數明顯下降。那么這十幾年時間內我國政府做了什么?

管理機構:

o 2001年成立國家安監局

o 2005年調整為國家安監總局

o 2018年成立應急管理部


法律:

o 2002年頒布《安全生產法》

o 2009年第一次修訂《安全生產法》

o 2014年第二次修訂《安全生產法》

o 2020年第三次修訂《安全生產法》


十幾年的時間內政府管理機構數次調整,立法后又頻繁修訂,其它配套的法規、標準、人員不計其數,這種力度的投入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是難以想象的。反過來想一下,如果不出事故,政府會這么費力地做這么多工作么。

讓我們回到本篇的主題“老板為啥不重視”上,我個人認為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

成本

聊幾個段子來支撐我的論點。

1、一家美資企業雄心勃勃想進軍中國市場,看中了某國內民營企業的產品線和市場占有率,就把它買了下來。為了滿足自己公司的EHS和產品質量要求,開始做改造。改來改去發現改造花的錢跟收購這樣企業花的錢差不多。

而這家民營企業最初設立的時候,工藝流程啥的全是老板自己一個人畫出來的(PID?啥是PID?),生產設備都是能便宜就選便宜。消防系統要FM認證?不存在的,搞個噴淋系統,加幾個滅火器就行了。別問我消防驗收怎么通過的,也別問我政府的檢查怎么會沒有發現問題,反正收購的時候一切都是合法合規的。

2、政府上門檢查,發現了幾項問題,可能需要整改,而整改涉及到工程改造,得花不少錢。

先看看通常情況下正規外資企業的做法:

1) 找到對應的法規標準,內部先研究。不懂的找咨詢機構確認;

2) 如果確實得改,層層上報,申請資金(估計還得走緊急審批流程);

3) 花錢,改。


再看下通常情況下一些民營企業的做法:

1) 先研究:解決這幾個問題需要花多少錢?解決提問題的人又需要花多少錢?

2) 下一步,你懂的。


3、根據政府的要求,某園區內的每家企業都要進行專家檢查。這天,兩位專家對A企業進行現場檢查,結束時跟企業老總溝通發現項,企業老總說了句:“哪幾條是我不改的話政府就要罰款的?”

4、過去這些年,上海的企業往江蘇搬,蘇南的企業往蘇北搬,蘇北的企業往西部搬,這些企業是為了扶貧么?

5、改革開放之后,國內大舉引入外資,一大批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這些外企是為了支持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快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么?

6、一些大外企做的好,為啥?錢是資本家的,仕途是自己的,花了不肉疼。

個人認為的第二個原因是這些老板:

真心不懂安全

很多企業蓬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不得不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以前那些野路子上不了臺面。況且,如果老出事情的話,去解決提問題的人的成本也很高;如果出了大事,那就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弄不好自己還得搭進去(天嘉宜就是個典型的反面教材,倒是樂得它的競爭對手躺賺)。

那么問題來了,這些企業老板走野路子走慣了,沒有像那些歐美大外企的職業經理人一樣接受過來自“資本主義”的訓練。以往的精力主要放在開拓業務、抓生產和產品質量上,對于安全的理解可能就是不要出事(這里的“事”在他們的腦子里大概率是人員死亡、火災爆炸等大事故),而以往為了實現安全的做法除了最最基本的安全投入外,恐怕就是燒香拜佛了。

現在時代變了,外部環境變了,要求越來越嚴格,而他們的思想轉變往往跟不上節奏,以往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導致認知有局限。不少人在嘗試接受先進的理念,但在涉及到花錢的問題上又變得躑躅不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辯證著來看的話,出一些事故所帶來的正面價值比啥都強。

第三個原因也比較現實:

缺乏合適的安全管理人員

現在開辦安全工程的院校相比以前多了不少,可以為社會源源不斷地供應科班人才。但回想下以前,在干安全變相等同于干保安的年代(大部分人是不理解這個行業的),有多少人是滿懷熱情地跨入這個行業的呢?導致的結果也很明顯,市場上真正擁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從業人員是非常稀缺的。

如果你是這種稀缺的人才,你會選擇進入什么樣的公司?

下面貼幾張圖,天嘉宜爆炸事故后一度被瘋傳,請注意第二張號稱要打造中國杜邦的天嘉宜的競爭對手——浙江龍盛的EHS管理人員、安全管理員的薪資變化(天嘉宜爆炸發生在2019年3月21日)。備注:圖片來自網絡,真假不浪費時間去考究了。

安全生產
杜邦十大安全理念

在之前的“心態篇”、“硬技能篇”和“軟技能篇”中提到,干好EHS需要相當強的硬技能和軟技能,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行當。當一個企業老板缺乏專業的安全從業人員輔佐他/她時,你能想象光靠老板自己的熱情就能把企業的安全管理搞好?


即使是老板一咬牙、一跺腳,舍得去花“大價錢”去聘請專業人士,人家專業人士來么?來了能干多久?看起來有點悲觀。

不過話雖這么說,發展總是需要時間的,只要有需求,總歸是有一批勇者愿意去嘗試的,這對行業的整體發展來說也是好事情。換句話說,那些真正有專業水平,又很擅長對上管理的安全從業人員,以后機會大大的。最近已經開始感受到這波巨大的市場需求了。

總結

前面啰啰嗦嗦寫了兩千多個字,大概地說明了下老板不重視的幾個主要原因。過程中經常拿民營企業老板做反面教材,并不是這些民營企業老板有多差勁,恰恰相反,他們正是最有干勁、最能創新、最有希望的那批人。只是民營企業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隨著時間的推移,法規逐漸健全、人才儲備逐漸殷實,這些以往的短板會慢慢補上,民營企業在安全管理上會更有競爭力,實現歐美企業所實現的卓越的安全績效也是指日可待。

助力企業實現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打造現代化智慧工廠,主要產品有設備管理系統,EHS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數字孿生可視化大屏,智能運維管理系統,生產ERP,視頻監控,SCADA,能耗管理。
詳細請咨詢客服。